微軟出乎意料地宣布與AMD建立合作關係,共同開發新一代Xbox「裝置」。雖然這項合作並不令人意外,但卻在不斷演變的遊戲產業格局中引發了關於遊戲未來的重要討論。
儘管下一代Xbox的晶片製造商已獲確認,但更重要的啟示在於Xbox團隊計劃「與Windows團隊緊密合作,使Windows成為頂級遊戲平台」。繼上週ROG Xbox Ally X的發布後,這強烈暗示下一代Xbox可能將高度貼近遊戲PC的架構。
歷經數代演進,Xbox主機已逐漸趨近遊戲PC的設計理念,尤其在作業系統方面最為明顯。Xbox Series X的介面與微軟桌面作業系統的相似度不言而喻,對於熟悉Windows 8與Windows 10的使用者而言更是如此。
在微軟與AMD的合作影片中,Xbox總裁莎拉・邦德強調公司願景是讓玩家「隨時隨地與理想夥伴共遊理想遊戲」。這並非微軟首創理念,此前透過《Play Anywhere》等計劃已充分展現其對遊戲跨平台存取性的重視。
作為橫跨Xbox與PC平台的玩家,我十分欣賞無縫的進度同步功能。雖然尚屬推測,但微軟似乎已準備好進一步擴展此生態系。邦德提及「不受單一商店限制」的Xbox體驗,可能暗示將整合Steam與Epic Games Store等平台——鑑於微軟近期與ROG Ally的合作,這確實是合乎邏輯的發展。
微軟與華碩合作開發的ROG Ally X透過客製化Windows系統,在眾多Windows掌上型裝置中獨樹一幟。儘管具體修改內容尚未公開,我們已知其會選擇性地在必要時載入桌面元件。
更重要的是,該裝置直接啟動強化版Xbox應用程式介面,而非傳統桌面模式——這正與Steam Deck採用SteamOS的設計思路相呼應。此流線型介面透過優化系統資源分配,同時提升了操作性與遊戲效能。
此項發展顯示微軟正在準備必要的優化措施,這些措施同樣能惠及以Windows為基礎的次世代Xbox主機。若這些創新僅限於Ally X專用,反而會令人感到意外。
當前PC遊戲市場既充滿機遇也面臨挑戰。雖然硬體效能已達空前水準,但價格門檻仍是主要障礙。即便是聯想Legion Go這類令人驚豔的掌上裝置,其定價相較傳統主機仍顯高昂。
微軟對此定價結構負有部分責任——Windows授權費用增加了遊戲PC與掌上裝置的成本。這解釋了為何規格相近的ROG Ally Z1等裝置,在硬體配置相當的情況下仍定價高於Steam Deck。
傳統主機通常透過軟體授權來補貼硬體成本,使首發價格更為親民。微軟現在有機會將此模式應用於這款實質上可稱為專為遊戲打造的PC裝置。
隨著PC遊戲熱度持續攀升,這種混合型策略有望將新用戶群引入廣闊的遊戲生態系。考慮到顯示卡價格長期居高不下,兼容PC的次世代Xbox或許能為當前PC遊戲領域注入迫切需要的活水。